发布日期:2024-06-08 00:26 点击次数:108
作者 | 柴旭晨
编辑 | 周智宇
每一轮技术革新的浪潮,都能创造一个个的造富神话,“皮衣教主”黄仁勋也接住了这泼天富贵。
美东时间6月5日,英伟达股价一路飙升,市值迈过三万亿美元关口。当天,它也超越苹果,成为全球市值第二高的公司。
次日英伟达股价略有下跌,不过这种波动阻碍不了它狂奔的步伐,此时距它市值迈过两万亿美元,不过66个交易日。
以6月6日收盘价来算,英伟达只需再涨6%,便能超越微软成为全球市值第一的公司。有投行预言,英伟达登顶封神的势头几乎已成定局,最快待下周拆股完成便会实现。
这仿佛是个隐喻,属于AI的时代已确定地到来。
强劲的市场需求,投资者的簇拥,将英伟达抬上王座;然而市场也愈发担忧,下一个“思科时刻”是否会来临。一旦英伟达在销售额、利润率等方面出现颓势,狂欢就将重回寂静。
高处不胜寒,黄仁勋要借着AI东风,让英伟达成为人工智能时代的核心基建,将一众科技大厂与自己牢牢绑定,才能在这个新的时代,稳坐江山。
1
狂飙
英伟达实现了美股市场一个前所未有的神话。此前苹果从2万亿迈向3万亿美元,用了超过两年时间,而三个月时间,英伟达就创造了奇迹。
与此同时,CEO黄仁勋的身价也水涨船高,净资产突破千亿美元,成为《福布斯》全球富豪榜上16位资产超千亿美元的“超级富豪”之一。
英伟达市值的狂飙,在于资本市场对其分歧的逐渐消解。亮眼的业绩、惊艳的产品以及拆股对投资者交易热情的刺激,让华尔街相信它还能继续捅破“天花板”。
从业绩基本面来看,一季度英伟达总营收录得260亿美元,足足是一年前的三倍多,售卖“AI军火”的英伟达正一步步迈向巅峰,且丝毫没有放慢脚步,这一数字还将继续在第二季度攀至280亿美元。
6月2日,现身2024台北国际电脑展的黄仁勋成了全场最亮眼的“明星”。他宣布发布不到3个月的Blackwell已经在量产途中。更重磅的是,接下来英伟达将每年更新一代产品,三年升级计划浮出水面:2025年推出Blackwell Ultra,2026年迭代新架构Rubin,2027年上市Rubin Ultra。
同时,为继续巩固护城河,英伟达早已把自己变成“AI工厂”。演讲中,“皮衣教主”展示了强大的生态,基于GPU和CUDA,利用各种芯片和设备,用户可以将算力不断串联,构成庞大的数据中心,成为AI时代的“发电站”。
无论是对软硬件生态极致的追求,还是一年一升级的节奏,英伟达的“阳谋”是将一众科技大厂牢牢绑定到自家“AI生态圈”,根本不留给对手喘气的机会。
华尔街对此颇感兴奋,美银将英伟达目标股价上调至1500美元。分析师认为,现在AI正高速发展,许多顶尖科技、云计算公司仍处于训练大型语言模型的实验阶段,所以芯片界的AI高峰期还尚未到来。
其预计,全球数据中心的算力更新需求,每年要投入2500-5000亿美元上下,而目前仅完成了20-30%,未来还需要3-5年时间才能完成。
机构们普遍认为,英伟达超越微软成为全球市值第一,只是时间问题。不过黄仁勋希望继续添一把火。
不久前,英伟达宣布要在6月7日将股票“1拆10”,让更多散户投资者搭上自家快车,为股价继续冲高提供推力。而拆股也能让英伟达更容易加入道琼斯指数,巩固在美资本市场的地位。
这一系列布局,都是黄仁勋为英伟达成为全球资本市场“头号玩家”做的全方位准备。
2
挑战
从当下的节点来看,英伟达无疑是万众追捧的明珠。过去5年,英伟达的股价上涨了近30倍,今年也飙涨超150%。
大象起舞的故事在美股不少,只是这般速度还是令投资者瞠目结舌。从1992在硅谷的一家连锁餐厅与其他创始人迸发出创建英伟达的想法,到如今成为一方巨擘,黄仁勋的英伟达却也数次徘徊在破产边缘。
投行机构也担心,这波AI狂潮的泡沫是否快接近临界点,英伟达可能会再现“思科时刻”。
作为上一次互联网革命的“军火商”,思科在互联网泡沫破裂后的几年内,市值蒸发了约九成,此后一直未能回到巅峰。
市场的风向来瞬息万变,半导体也是个周期性极强的行业。无论是加密货币还是疫情期间的游戏浪潮,英伟达体会过短期需求飙升下,收入和利润的大幅波动。2021年加密货币泡沫破灭,就曾让英伟达被市场抛弃,半个月内股价从835美元的历史高点,降至不足两百美元。
眼下的英伟达,则还处于营收、利润率不断创新高,产品供不应求“不愁卖”的状态当中。
然而周期的存在预示着,英伟达若想不断刷新历史,销售额、利润率都要保持高歌猛进的势头,同时让自己的护城河高筑。在登顶的途中,英伟达正面对来自行业趋势、对手围攻、资源瓶颈等一系列问题。
当下节点,英伟达占据了AI训练芯片70%以上的市场份额,其数据中心GPU的市占率更是压倒性的92%。这块AI大蛋糕,很难不令对手眼馋。
AMDCEO苏姿丰直言不讳地指出,“老黄”一家独大,似乎不符合行业的意志, “我不信(英伟达)护城河的说法,客户是否有选择权很重要,他们其实希望在硬件上能有更多样的尝试机会”。
很快,在6月初,AMD祭出新MI350X AI加速芯片,相比英伟达最强AI芯片的H200,内存、带宽、计算性能都有成倍提升,并且与英伟达一样,AMD也表示目标每年发布一次产品;英特尔也透露,其Gaudi 3AI芯片的价格将远低于对手,计划今年三季度大范围上市。按照官方定位,这款芯片性能是英伟达H100的1.5倍,已与H200相当。
不仅于此,没有更好选择而被英伟达供应“卡脖子”的微软、亚马逊、谷歌、Meta等英伟达的大客户们也已经开始“自造军火”,设计AI芯片并委托制造商生产,试图摆脱对黄教主的依赖。
更重要的是,在经历了百模大战后,无论是科技巨头还是AI初创企业,都进入到为大模型寻找场景落地的冷静期。
红杉资本在三月预估,AI初创公司为训练大语言模型向英伟达送去了500亿美元,但从市场获取的只有单薄的30亿美元收入。
换而言之,在这场轰轰烈烈的“军备竞赛”中,玩家们必须要重新思考实现盈利的现实问题了。倘若商业化迟迟未果,英伟达恐怕也难逃周期的轮回。
站在行业峰顶又被趋势裹挟,黄仁勋没有退路可言。他必须打响AI基建的保卫战,等待行业均值回归、高利润退潮时,仍能笑傲群雄。